创新当创客 聚力新跨越


  “把论文书写在电网创新发展的变革中,把成果体现在公司转型升级的实践上”“勇闯技术‘无人区’”“让双创活力‘燃’起来”……按照“新跨越行动计划”部署,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基层一线员工纷纷在“双创”中显身手,“人人皆可创新”的热潮涌动,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崭新局面,为电网和公司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聚焦科技前沿 全面攻坚核心技术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于企业至关重要。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敢为人先,在特高压、大电网运行控制、柔性直流输电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世界电网技术发展的重大成果。

  10月的坝上,天高云淡,秋意醉人,铁塔银线穿越辽阔的草原、连绵不绝的丘陵,这其中就包括今年6月投运的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该工程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其中5项与南瑞集团息息相关。南瑞集团为张北柔直工程提供了全部的控制保护系统,所研制的换流阀、直流断路器等重大设备为工程以四端联网方式带电运行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该集团以公司战略为指引,依托院士团队深入思考能源互联网未来形态,全面落实公司“新跨越行动计划”,在大电网安全稳定、清洁能源消纳等方面加强基础前瞻布局,在新一代大型电力变压器主动保护、光储微电网灵活高效自主运行等方面加强领先技术研发,正努力实现技术引领的更大突破。

中国电科院科研人员开展特高压玻璃绝缘子串冲击放电试验准备工作。

  从专用烘箱中取出干燥的绝缘拉杆试样,置入变压器油中,进行电气性能测试——最近,中国电科院科研人员集中攻关GIS绝缘拉杆技术。近几年,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GIS)在特高压变电站中广泛运用,绝缘拉杆是特高压领域备受关注的“卡脖子”难题。近期,公司统一组织与中国电科院签订了“卡脖子”技术攻关任务责任状。围绕“新跨越行动计划”,中国电科院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行动,依托顶层设计规划、联合攻关机制和人才培养平台工程,建立“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设立联合攻关专项,着力解决影响大电网安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举全院之力保障如期实现预期目标。

  公司2020年科技创新大会指出,把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各个环节,是两化融合的核心内容,是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国网信产集团聚焦能源信息化领域,努力在企业数字化、人工智能、电力物联网、智慧能源服务等方面取得自主创新成果。国网信产集团研究院牵头成立36人的人工智能攻关团队,重点攻关电力设备缺陷图像识别、主变运行异常声纹识别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声纹检测装置等系列产品,将AI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融入变电智能运检业务中。该公司的智能运检系列产品已在12座变电站中部署应用,未来将在服务变电站智慧改造的基础上,拓展在军事、交通等电力系统外的行业应用。

破除制度藩篱 激发科技创新潜能

  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公司系统各单位以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的精神,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国网山东电力把深化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作为推进科技创新的当务之急。深化科研管理模式转变,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建立以项目为龙头的跨单位、跨专业协同创新机制,推广柔性团队管理模式,提升基层创造活力。研究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配套奖励机制,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奖励,加强科技成果和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换激励,根据收益精准激励团队。同时改进科研人员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成果质量、业绩贡献为导向的科研人员评价机制,实现闭环管理。

南瑞集团科研人员在区域能源互联网技术与应用联合实验室开展研发工作。

  国网安徽电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在安徽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在落实“新跨越行动计划”中争先锋、当典范,总结工作、分析问题、部署任务,全力以赴抓创新、强创新,着力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下决心改进科研管理模式,持续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实行推广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努力做到“创新的事归科研人员”、其余的事归科技管理部门;下决心畅通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通道,大力推进安徽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切实加强专利管理;下决心强化科技创新激励力度,切实发挥好物质奖励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相关机制、举措。

  “2021年,我们将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贯通领导职务通道、专家人才通道、职员职级通道,在研究所、研究室试行领导人员任期制,提升科研创新活力。”联研院人力资源部主任韩钰说。近日,联研院完成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中技术研发通道体系文件的修订,进一步完善各层级通道认定及调整标准,并制定了院级“揭榜挂帅制、项目总师制”实施办法,推动新型攻关机制落地。配合推进“项目预算成本制”,设立“机会项目”专项基金,鼓励科研人员在颠覆性、破坏性技术领域大胆探索创新。针对基础性、前瞻性和新兴技术领域科研项目,联研院制定差异化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式,完善项目负责人制,赋予项目负责人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调剂权和对项目成员的考核权,并可结合项目进展情况对团队进行动态调整。

倡导首创精神 立足岗位创新创效

  职工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只要有创新思维,人人皆可创新。

  “目前,平台已汇聚创客超过2.2万名、专家超过3000位、项目超过1万个,组建超过800人规模的内外部成果转化经理人队伍,专业化推动平台创新成果跨行业、跨领域推广应用……”近日,国网电商公司双创中心总经理罗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国网双创平台一系列最新的“双创数字”。短短两年时间内,国网双创平台围绕双创全要素、全业务、全流程开展平台建设和业务应用,以最实举措赋能创新主体,助推双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及落地,实现了越来越多“从0到1”的突破。截至目前,平台已助力550余项创新成果实现转化,累计技术交易额超过8.5亿元,双创产品交易金额达2.5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上百家生态链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职工创新基地成立仪式于9月底在国网天津电科院举办。国网天津电力向该企业“创新联盟”带头人张黎明及新加入成员颁发聘书,并公布了首批获得“黎明创新基金”员工名单。近年来,国网天津电力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创新构建“众创一体化”平台,坚持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创新基地具备联合创新研发、成果孵化培育、内外转化试制、技术研讨学习、展示交流传播、创新人才培养六大功能,将全面承载国网天津电力原有孵化基地、创新空间、“创匠坊”线上平台功能,并为全体员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化的技术创新服务,成为国网天津电力创新发展新的“加速器”。国网天津电力员工在职工创新基地开展技术革新。

  “成功了,光缆资源智能管理平台建成了,传统人工模式下数据管理效率低、路由规划过程繁琐这些难题解决了!”在浙江宁波供电公司“范雪峰创新工作室”,中国专利奖获得者、工作室带头人范雪峰高兴地说。他带领团队在光纤芯远程交换机器人这个中国专利奖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跨越。国网浙江电力坚持科技创新,全业务全流程的智慧化转型在悄然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该公司计划以双创中心为依托,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和创新要素配置,构建充满活力和开放共赢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集聚创新平台资源并促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我们现在已采用深度挖掘算法提取并重构有效的建模特征,实现建立高精度气象预测预警模型。”“根据前期充分调研市场潜力和不同用户需求,界面开发时要丰富产品多样性,同时提供定制化服务。”在刚刚正式投入运营的国网青海双创基地孵化室里,《基于大数据的高精度综合气象监测预警系统研发》项目团队成员的课题研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9月,国网青海双创基地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该基地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网青海示范中心的具体工作载体,既是创客项目孵化培育地,又是双创业务咨询、创新创业思路共享交流、创新成果发布、双创成果动态展示的对外窗口。国网青海电力深入实施“新跨越行动计划”,构建独具青海特色的双创生态体系,鼓励创新创造,让科技创新在“高原”再创“高峰”。

  创新的种子已播撒,创新的激情正迸发。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和力量,公司的创新大门开得更大,科技创新的“朋友圈”不断拓展。

  而随着公司科技创新最强动员令发出,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潜能加速释放,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也正推动国家电网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跨越。

  信息来源:国网宣传部,公司有关单位,国家电网报社